每當法國與美國在政治上出現分歧,矗立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便成為爭議的焦點。
這座最初由法國贈送,象徵法美友誼的雕像,如今卻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標誌。
本次掀起爭議的是歐洲議會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他以支持烏克蘭聞名,因美國總統川普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認為美國「站在暴君一邊」,於是公開呼籲法國應該收回自由女神像。
格魯克斯曼的言論迅速引發爭議。
他指責美國背棄自由女神象徵的價值,並在巴黎的政治集會上表示,美國已不再維護民主與自由的傳統精神。
他在演講中強調,若美國政府繼續無視這座雕像所代表的理念,法國應該象徵性地要求歸還自由女神像。
這番話獲得約1500名黨員的熱烈掌聲,也迅速引起媒體關注。
對此,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立即回應,強調美國「絕對」不會將自由女神像歸還法國,並直言:「要是沒有美國在二戰中的幫助,法國現在可能已經在講德語了。
他們應該感恩。
」她同時將格魯克斯曼斥為「無名小卒的政客」。
然而,這場口水戰也反映了川普政府執政下,美歐關係的緊張局勢。
格魯克斯曼的怒火主要來自川普突然宣布暫停所有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此舉激怒了許多歐洲盟友。
他的「歸還自由女神」言論雖然是象徵性的,但卻在法國國內引起廣泛迴響。
一些網友諷刺道:「是不是該順便要求美國退還當年購買路易斯安那的費用?」更有人開玩笑地說,川普驚恐萬分,趕緊下令出動直升機將自由女神運回巴托爾迪的故鄉科爾馬。
儘管爭議中不乏幽默的成分,但格魯克斯曼的發言並非毫無意義。
自由女神像雖然已成為美國的象徵,但它的根源來自法國。
這座雕像由法國雕塑家巴托爾迪設計,內部結構則由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艾菲爾負責建造。
雕像於1884年在巴黎完工後,被拆解成350個零件運往美國,於1886年正式落成,象徵美國獨立百年的慶祝活動。
自由女神的意義超越國界,不僅屬於美國,也代表著全球對自由的嚮往。
正如格魯克斯曼在X(前推特)上所言:「這座雕像屬於所有相信自由的人。
」
除了自由女神的爭議,格魯克斯曼也猛烈抨擊川普削減聯邦研究經費,並試圖解僱氣候與健康領域的專家。
他強調,歐洲必須聯合起來,對抗「極右翼國際勢力」,這股勢力以川普、俄羅斯總統普丁及法國極右翼領袖勒龐為代表。
他呼籲歐洲捍衛民主制度,抵禦威權主義的崛起。
儘管要求歸還自由女神像只是修辭手法,但這場風波揭示出歐洲對美國全球角色變化的擔憂。
川普的領導風格導致美歐關係出現裂痕,而真正的問題是:如果美國不再願意擔當自由與民主的領袖,那麼誰將繼承這把火炬?
格魯克斯曼的言論雖然遭到部分人士的嘲笑,認為這只是政治作秀,但它確實再次喚起了有關民主、民族主義及跨大西洋關係的討論。
這場論戰是否會影響更廣泛的國際政治格局仍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自由女神像的象徵意義仍舊深刻,並繼續影響著世界各地對自由與民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