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僅停火能源設施 川普宣稱外交勝利遭批毫無意義

全球洞察新聞 - 即時報導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近兩小時後,同意對能源基礎設施暫停攻擊30天,但1100公里的前線戰事將繼續進行。
專家指出,普丁巧妙運用外交手腕,在未做出實質讓步的情況下,成功為俄羅斯煉油設施爭取保護,讓川普獲得一場幾乎毫無實質的“勝利”,而烏克蘭則變得更脆弱。
根據《廣場起義快訊》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美方壓力下同意全面停火30天,但普丁僅願意暫停對能源設施的攻擊。
克里姆林宮聲稱停火範圍僅限「能源基礎設施」,而白宮則最初宣稱已達成涵蓋「能源與基礎設施」的更廣泛停火協議,雙方說法差異引發觀察家認為普丁在談判上勝出。
美國前駐北約及俄羅斯大使、現任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弗甚博指出,隨著烏克蘭對俄羅斯能源目標的無人機打擊能力增強,這類區域性停火對俄方更有利。
此次通話發生在烏克蘭對俄最大規模無人機攻擊後,該行動摧毀莫斯科最大煉油廠,威脅首都約50%燃料供應,凸顯其戰略實力日益提升。
相比烏克蘭提出的無條件全面停火,普丁的讓步僅限於能源設施,顯示其對談判節奏的掌控力強。
川普對烏克蘭施壓取得讓步,但在普丁拒絕回應時,卻沒有實質籌碼。
西方與烏克蘭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普丁從此次結果中獲得數項戰略利益: 1. 保護俄羅斯能源設施 大西洋理事會的哈科娃指出,儘管暫停打擊也讓烏克蘭疲弱的能源系統稍作喘息,但對俄羅斯而言,這項協議有更高的戰略價值。
2. 重回全球對話舞台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斯塔諾瓦婭認為,此次通話讓俄羅斯重新回到與美國「平等對話」的位置,使普丁擺脫過去被孤立的國際形象,參與更廣泛的全球事務。
3. 拖延戰術 烏克蘭政治分析家丹尼先科指出,普丁策略明顯是「拖延時間」,川普則被動接受了這場遊戲的規則。
他說:「如預期,普丁在買時間,而川普今天選擇與之共舞。

」 同時,俄羅斯的強硬立場毫無改變: 1. 領土要求 克里姆林宮持續要求國際承認俄羅斯對約20%烏克蘭領土的非法吞併,包括部分尚未完全掌控的區域。
2. 非軍事化要求 普丁堅持以完全停止對烏克蘭軍事援助與情報支持作為和平條件。
大西洋理事會的迪金森表示,普丁眼中的和平,是「讓烏克蘭解除武裝、任其擺佈」。
川普之所以接受如此有限的成果,部分原因來自其政府承諾於上任100天內在烏克蘭衝突中展現進展。
他亟需外交勝利,儘管通話內容乏善可陳,川普仍宣稱是一次成功。
白宮聲明也刻意將焦點放在中東、伊朗及雙邊合作,顯示川普可能不再將烏克蘭作為優先議題。
弗甚博總結道:「普丁顯然不想直接對川普說『不』,但他設下的條件實際上等同於委婉拒絕。
」斯塔諾瓦婭預測,「除了個別地方安排,整體協議可能陷入僵局,幾無實質進展。
但即便如此,對克里姆林宮而言也已算勝利。
」 CSIS分析師也發出警告,指普丁可能透過延長談判、象徵性讓步(如停止能源攻擊)來削弱西方凝聚力,卻不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實質上讓烏克蘭孤立無援。
這樣的外交成果表面上是川普的勝利,但背後可能只是克里姆林宮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