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高醫大四年級的陳姓男大生,在台中實習期間,兼職跑外送,卻遭到無照酒駕男子撞擊,當場喪命,讓他的父親悲憤不已,直言台中市的交通安全令人擔憂,甚至痛心質問:「這座城市還適合住嗎?」市長盧秀燕則強調,台中市去年取締7000件酒駕違規,是六都之最,但觀察前兩年酒駕肇事的死傷數據,台中仍高居第一,專家警告,這不僅僅是執法問題,還涉及更深層的社會管理漏洞。
陳姓男大生的父親在媒體前滿腔怒火,每一句話都帶著對台中市交通環境的不信任,他的兒子只是單純打工,卻命喪馬路,而如今由於死因還未完全釐清,檢方尚未允許家屬領回遺體,讓家屬更加悲痛不已。
陳姓男大生的母親含淚哽咽:「一個禮拜了,我孩子的頭七,難道要讓他在這裡孤獨等待嗎?」
面對輿論壓力,市長盧秀燕回應:「還是有少數人心存僥倖,以身試法,這是完全不應該的,必須嚴懲酒駕行為!」她強調,台中市在2024年強力取締,共開出7000件酒駕罰單,執法力度已達六都之最。
然而,數字雖然漂亮,卻難掩現實中的問題,酒駕悲劇仍不斷上演。2022年,一輛銀色轎車闖紅燈,高速撞擊一名18歲騎士,當場奪命。2024年12月,另一輛黑色轎車在路口高速偏離車道,撞飛機車騎士,讓家屬在醫院痛哭無助。科技執法真的有效嗎?
根據統計,112年和113年,台中市的酒駕事故死傷數量連續兩年高居六都第一,專家分析,問題不只出在取締力度,還有更深層的執法盲點。科技執法雖然覆蓋了10大肇事熱點,但與科技監控點吻合的區域僅有6個,這意味著還有許多酒駕高風險區域,未能受到完善監控。
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指出,台中的特殊娛樂場所特別多,而警方的酒駕取締頻率可預測,部分業者甚至會事先通知客人,提醒「今晚可能有臨檢」,導致取締效果大打折扣。協會秘書長高淑真痛批:「每個月8次取締,這是業者都可以預測的,他們早就知道怎麼避開執法,甚至直接提醒消費者!」
這樣的現象令人擔憂,專家認為,光靠警方加強取締仍無法根治問題,關鍵在於對娛樂場所與酒類販售的管理。一旦發生酒駕事故,除了酒駕者本身,若能追溯責任至提供酒類的場所,並施以更嚴格的懲處,才能真正遏止問題發生。
這類酒駕悲劇一再上演,不禁讓人思考,究竟該如何有效杜絕酒駕?是否應該提升處罰力度,甚至對特定場所的業者建立更嚴格的連帶責任機制?從這次事件來看,更值得關注的是,政府是否應該改變執法策略,不只是靠警方開單,而是從根源管制,讓業者與社會共同承擔責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讓酒駕問題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