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少子化與高齡社會的挑戰,當家中長輩突發意外或生病,子女卻無法隨時在身邊照顧,該怎麼辦?現在有業者推出線上看護媒合平台,被稱為「看護界的Uber」,讓家屬透過網路快速找到適合的照顧者,不僅能提供短期看護,還能申請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甚至心理諮商師等服務,強調「一站式解決照護問題」。然而,這樣的模式真的萬無一失嗎?專家警告,隱私與專業能力恐怕存在風險,消費者使用前務必謹慎評估。
一名家庭照顧者分享,母親失智後,連站在眼前的兒子都認不出來,讓她焦頭爛額。她表示,照服員的幫助讓她喘了一口氣,「沒有他們真的很難撐下去」。然而,在台灣聘僱外籍看護並不容易,須經過醫院、長照科與勞動部三關審核,並非人人都能申請,而臨時突發狀況時,更是難以快速找到合適的看護,讓許多家庭陷入困境。
線上看護媒合平台的出現,為這類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透過平台,家屬可輸入長輩的基本資料、病況與需求,選擇適合的照顧服務,例如洗澡、餵食、就醫陪伴或跑腿服務。某平台業者表示,他們提供的短期看護最低3小時起,每小時收費250元至410元不等,也有長期看護方案,一天8、10、12或24小時均可彈性選擇。根據統計,台灣對照護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從2017年的55萬人,預計2026年將攀升至77萬人,線上媒合服務正迅速填補市場缺口。
此外,這些平台不只提供傳統看護,還能申請中醫師、牙醫到府診療,甚至安排專業教練協助長輩運動,物理治療、心理諮商與營養調整等服務應有盡有,強調價格透明、選擇彈性,讓家屬不必再為照護問題焦慮。然而,學者提醒,這類平台也可能存在隱憂,包括個資外洩風險、照服員專業素養難以保證,以及使用者無法事前完全掌握看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與技巧,若平台未加強篩選與監管,恐怕會帶來新的消費糾紛。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塗心寧指出,有些平台的看護人員資訊過於公開,可能涉及個資法問題。此外,家屬難以透過平台了解看護的實際服務能力,往往是消費者親自體驗後,才知道服務是否符合期待。她建議,平台應強化資訊透明度,提供更詳細的照護人員評價與背景審核機制,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的健康、心理與就醫問題成為每個家庭無法忽視的課題。對於忙碌的子女來說,照護平台的確能減輕負擔,但如何確保服務品質、避免潛在風險,仍是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