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徵5283億全民能領1萬?藍營力推發錢 綠營警告恐爆財政危機

World Insight News - Live Updates

財政部正式公布2024年稅收超徵高達52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筆驚人的額外收入引發熱烈討論,國民黨立委立刻拋出「還稅於民」主張,要求全民普發1萬元現金,讓民眾直接感受到經濟成長的好處。然而,這項提案卻在立法院公聽會上遭遇強烈阻力,專家與財政部都憂心,這樣的發錢模式若未經審慎規劃,恐怕會變成政府「舉債發錢」的災難。 10日立法院召開稅收超徵公聽會,藍綠立委與財政專家齊聚,爭論這筆超徵稅收究竟該如何處理,國民黨強調,這筆額外稅收主要來自綜合所得稅,既然是民眾多繳的錢,就該還給大家。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超徵的1700億,有4成來自綜所稅,這些錢是全民交的,現在不拿回來還等什麼?」 藍營早在7日就正式提出普發現金草案,主張只要當年度實徵淨額超過預算120%,或是超徵達3000億元,就應該普發現金,甚至考慮讓這成為未來的常態機制。回顧2022年,當時因為超徵5000多億,政府決定普發6000元,如今國民黨認為這回超徵更高,理應全民發放1萬元,讓經濟發展的成果真正回饋給人民。 然而,民進黨立委對此提案不以為然,立委鍾佳濱指出:「當年普發6000元,是因為疫情導致內需市場低迷,政府希望透過發錢刺激經濟,但現在餐飲、零售、物流早已恢復到疫前水準,沒有發錢的必要。」認為現階段政府應該將超徵稅收投入基礎建設、長照或減少政府負債,而非再度透過一次性現金補助來炒熱話題。 經濟學者也對此持保留態度,財政專家表示,稅收超徵不代表政府就有財政盈餘,這兩者不能直接劃上等號。如果未來形成「每年超徵就普發」的模式,政府恐怕會陷入舉債發錢的風險,讓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對國家長期發展不利。 發不發錢,政府、立委、專家意見分歧,而民眾則關心這筆超徵稅收最終會流向何方。超徵的下一步該怎麼走,恐怕還有得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