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傳奇前衛音樂作曲家索菲亞·古拜杜麗娜(Sofia Gubaidulina)於德國辭世,享壽93歲。
蘇聯解體後,她在德國度過了超過30年的歲月。
古拜杜麗娜於1931年出生於韃靼斯坦的赤斯托波爾,自幼便展現音樂才華。
她在喀山學習音樂,1954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並在助教尼古拉·佩伊科的指導下,接觸到馬勒、史特拉汶斯基和荀白克的作品。
儘管蘇聯政府對她的音樂風格不以為然,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卻鼓勵她:「即便是錯誤的道路,也要堅持自己的選擇。
」
她的音樂在1960至70年代遭到蘇聯當局譴責,並於1979年與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克和愛迪生·丹尼索夫一同被蘇聯作曲家聯盟列入黑名單。
當局指責他們的音樂為「無意義的噪音」,無法被視為真正的創新。
她的轉折點出現在1970年代末,當時她在莫斯科與小提琴家吉頓·克雷默(Gidon Kremer)共乘計程車,對方建議她創作一首小提琴協奏曲。
1981年,克雷默在維也納首演了《奉獻》(Offertorium),此曲廣受好評,被施尼特克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1984年,她首次獲准前往西方參加芬蘭音樂節。
蘇聯解體後,她搬到德國漢堡附近的寧靜小鎮,專心從事音樂創作。
她的作品以深刻的宗教精神性及獨特的音樂語言聞名,影響深遠。
指揮家西蒙·拉圖爾曾稱她為「漂浮於宇宙的隱士」。
她的離世,讓世界失去了一位大師。
她的音樂遺產將如何影響未來的作曲家?她的作品又將如何在現代音樂舞台上持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