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鋒面通過影響,北部地區昨(3)日晚間到今(4)日凌晨迎來劇烈天氣,不僅大雨不斷,還伴隨雷擊與強烈陣風,甚至有民眾目擊冰雹從天而降,震驚不少人。許多雙北居民紛紛在社群平台分享冰雹畫面,讓這場突如其來的極端氣候成為熱議焦點。對此,中央氣象署表示,這次的冰雹現象主要是由「颮線」系統引發,提醒民眾外出務必提高警覺,且明(5)日清晨鋒面通過前,還可能再次出現冰雹與劇烈天氣。
事實上,台北市政府昨(3)日就已發布警告,提醒市民今天凌晨開始將受到鋒面影響,當大氣環境不穩定時,極可能形成「颮線」,帶來劇烈對流性降雨,並伴隨6級以上的強陣風。而這條「颮線」正是導致雙北地區出現冰雹的罪魁禍首。
氣象署進一步解釋,冰雹的形成過程與一般降雨類似,當上升氣流將水滴帶至高空時,若當時高空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水滴就可能進一步凝結成冰晶,當氣流無法支撐其重量時,這些冰晶便會墜落形成冰雹。特別是在春夏交替之際,台灣的對流系統特別旺盛,因此極端天氣現象的發生機率也相對提高。氣象署警告,在明(5)日清晨鋒面正式通過台灣前,都還有可能發生雷擊、強風、冰雹甚至更劇烈的天氣變化,提醒民眾盡量留在室內,避免遭受冰雹或強風帶來的危險。
中央大學大氣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過去也曾表示,「颮線」是由一整串雷雨胞結合而成的大型雷雨帶,其範圍可達100公里以上,並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引發劇烈降雨、雷擊、冰雹,甚至出現10級以上的強陣風,部分情況下甚至可能伴隨龍捲風。「颮線」的生命週期通常為10小時左右,但短則3到4小時便可能快速形成並消散,因此突發性極高,讓人難以防備。
此外,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則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今晨的雷雨也與24節氣的「驚蟄」有關。他解釋,「驚蟄春雷,萬物復甦!」隨著春天來臨,雷聲響起象徵著大地回暖,動植物開始進入生長階段,冬眠的生物也逐漸甦醒。然而,這次的春雷卻帶來了超乎預期的極端天氣,讓不少民眾措手不及。氣象專家提醒,春夏交替之際天氣變化劇烈,民眾應隨時關注最新氣象資訊,以免遭遇突發天候影響生活安全。
氣象專家指出,這次雙北冰雹事件凸顯出台灣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影響,近年來異常氣象頻繁發生,尤其春夏交界時期,劇烈對流現象越來越常見。「颮線」系統的影響不僅限於強降雨,還可能伴隨雷擊、冰雹甚至龍捲風,未來民眾需提高警覺,防範突如其來的氣象災害。同時,這也反映出台灣在防災預警方面需持續強化,無論是城市排水、建築結構,還是緊急應變機制,如何應對這類極端氣候,將是政府與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